秋冬季節來臨,做好耳鼻喉6大疾病保衛戰
台北國泰醫院 耳鼻喉科王文弘醫師
20多歲的OL張小姐近期為了趕公司年終報告,連續熬夜三天,不料一起床突然暈眩發作,左耳幾乎沒聽到,原以為只是耳鳴,經過半天聽力依舊未恢復,就診才發現是「突發性耳聾」,幸好及時發現治療,才挽回聽力。
時節邁入秋冬交替之際,日夜溫差變大,加上寒冷會刺激人體、引起血管收縮,使血液壁的阻力逐漸增加,血流速度減慢,同時流感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等也開始蠢蠢欲動。在此季節最常會出現的耳鼻喉疾病包括下列六種:
耳 | 眩暈症 |
突發性耳聾 | |
鼻 | 鼻出血 |
過敏性鼻炎 | |
喉 | 亞急性甲狀腺炎 |
深頸部感染 |
(1) 眩暈症
發生原因:週邊前庭平衡功能障礙、腦部循環障礙、退化疾病或腫瘤。
好發年齡:約20至50歲之間。
常見症狀:突然感覺周圍環境晃動旋轉,嚴重者更合併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治療方式:藥物治療為主,前庭功能復健為輔。
預防方法:控制潛在高血壓、高脂血症、動脈硬化症或糖尿病等,維持正常作息、均衡飲食、多運動。
(2) 突發性耳聾
發生原因:病毒感染。
好發年齡:60歲以上長者居多,近年也常出現在中年人。
常見症狀:耳鳴、耳悶塞感、眩暈、單側聽覺突然喪失。
治療方式:類固醇治療為主,可搭配高壓氧治療。
預防方法:增強免疫力,維持正常作息、均衡飲食、多運動。
(3) 鼻出血
發生原因:鼻部炎症、乾燥性鼻炎、鼻中隔偏曲、鼻腔腫瘤。
好發年齡:10歲以下孩童或有高血壓的成年人。
常見症狀:凌晨突然鼻腔滲血。
治療方式:壓迫止血,冰敷。
預防方法:戒除挖鼻子不良習慣。避免冷空氣直接接觸鼻子。不要吃燥熱、刺激、辛辣、煎炸食品。控制血壓。
(4) 過敏性鼻炎
發生原因: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對外界物質刺激(例如環境冷熱溫差過大、塵璊、花粉)產生免疫反應所致。
好發年齡: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。
常見症狀:鼻塞、鼻炎、眼睛發癢、充血等。
治療方式:口服藥物及鼻噴劑治療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。
預防方法:少吃花生、蛋白質或類蛋白食物。多吃魚油、十字花科食物(花椰菜、甘藍、大白菜等)。外出時應保暖及配戴口罩。
(5) 亞急性甲狀腺炎
發生原因:可能與病毒感染後造成自體免疫反應攻擊甲狀腺濾泡有關。
好發年齡:30-50歲成人,女性的發生率較高。
常見症狀:前頸部位腫大疼痛、發燒、心悸、倦怠等症狀。病程可達數個月甚至更久。
治療方式:以藥物為主,症狀較輕用普拿疼止痛即可,症狀較嚴重者,需服用到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來緩解疼痛。使用類固醇可迅速改善症狀。
預防方法:若出現持續喉嚨痛及發燒,但沒有其他如咳嗽、流鼻水等感冒症狀,應考慮是否有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。
(6) 深頸部感染
發生原因:小朋友多因上呼道感染 成人則以齒源性感染為大宗
好發年齡: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,但免疫力較差者,如老年人、糖尿病者、腎臟病者和愛滋病者屬於高危險族群
常見症狀:吞嚥困難與頸部腫脹為主。
治療方式:以抗生素為主,若48小時無明顯改善或症狀持續惡化,需做膿瘍清創引流手術。
預防方法:感冒應完成一個療程治療而非擅自停藥。免疫力低下的族群(糖尿病、慢性腎臟病等病人)應及早治療蛀牙及牙周病等毛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